《钢刀》是国内首部使用机械仿生马的电影

    《钢刀》由一段河西走廊上惨烈的战争秘史展开,讲述了相依为命的两兄弟在兵荒马乱的时代里失散,十年后再相遇,两人已经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,不得不刀刃相向的故事。

    导演阿甘表示,“拍电影就像是用针缝水,是件不可能的事情,但很多电影人都在为此作战”,而《钢刀》也实现了他人生的梦想,“大家都爱说梦,有时说不出口自己喜欢电影,因为这是我的职业本来就该喜欢,但我用特殊的方法完成了梦想,告诉观众和平多么重要”。

特效化妆培训

    为了能呈现给观众一部新概念的3D动作片,该片经历了五年的雕琢磨砺,1800多个特效镜头,500 多名数字艺术家的拟景创作让《钢刀》经过层层淬炼,终将出鞘。作为一部动作先锋之作,导演阿甘在拍摄中亦是精益求精,他在采访中也坦言,《钢刀》对中国电影来说充满了实验性:“拍摄从2010年9月28日开始,4年时间里陆续展开过4次。《钢刀》的拍摄没有如普通的电影那样一气呵成,这是这个电影的技术特点决定的。必须一边拍一边测试新的技术难点。影片后期团队主要成员也有一个在技术和艺术上磨合调试的过程。在中国,从未有人参与过如此大型风格化、特效电影的制作,每走一步,都是一次探险。”

    《钢刀》由国内顶级物理特效师王乃鹏担任物理特效总监、化妆指导,并为影片专门定制两匹机械仿生马,《钢刀》是国内首部使用机械仿生马的电影,更是首部无实景全棚拍电影,影片中使用的奔跑马,在外形与真马相差无几,机械马拥有完美的肌肉走向、色泽饱满的毛发、逼真的皮肤与眼球,还可以根据定制制作皮肤与毛发。

    机械仿生马完美的克服了棚内拍摄场地的限制,在保护了演员安全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拍摄需求,可根据剧情控制奔跑速度,帮助拍摄更加完美地进行。

    机械仿生马完美的克服了棚内拍摄场地的限制,在保护了演员安全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拍摄需求,可根据剧情控制奔跑速度,帮助拍摄更加完美地进行。

    下面看一下两位演员不同画风的强烈对比。

    长达1800多个特效镜头,全片拍摄都在影棚内完成,没有一个外景镜头,千军万马的画面都是在摄影棚的绿幕前完成的。这种全绿幕前的表演,是对演员演技的较大考验,需要有很大的想象力才可以全心演绎。

    该剧中的刀疤伤效妆由我公司特效化妆师完成,主演在满是泥土的摄影棚内翻滚打斗,制作刀疤伤效之余,补妆过程中连泥土的效果也要考虑进去,所以现场的工作也是颇为繁琐,正因为有了复杂的补妆过程,才会有完美精致的伤效妆容呈现在电影中。


分享到